標桿企業!中國原子能:核商融合 構建核燃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國有重點企業開展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是國務院國資委深入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部署,進一步發揮優秀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引領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重點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日前,國務院國資委最終確定“三個標桿”包含200家標桿企業、100個標桿項目和10個標桿模式。中核集團1個模式入選標桿模式,2個項目入選標桿項目,2家企業入選標桿企業。
集團官微對入選的標桿模式、標桿項目和標桿企業逐一進行展示介紹。本期微信聚焦入選國資委標桿企業的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
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中核集團作為國家核工業的主體,是唯一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產業、能夠實現閉式循環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是中核集團具體承擔上述核心業務的專業化公司,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的核工業“五廠三礦”,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為我國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
規模和產能達到國際前列。中國原子能現有成員單位17戶,四級單位23戶,遍及10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員工1.7萬人,主營業務覆蓋鈾濃縮、元件及關鍵原材料、專用設備的生產制造、工程建設以及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能夠滿足壓水堆、重水堆、高溫氣冷堆、快堆及各類小型實驗反應堆燃料需求,擁有南北兩大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總體規模和產能位居世界前列。
核貿易特色優勢顯著。中國原子能以鈾產品、核燃料循環設備、核電技術設備進出口貿易見長,是我國核工業對外開放的窗口,承擔我國大陸主要核電站技術設備的外貿代理和絕大多數核電站的核燃料供應,承擔我國首座出口核電站的技術轉讓和燃料供應;可為歐美和亞洲國家核電站供應核燃料,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援助發展中國家提供科研型核反應堆及核燃料等服務;貿易總額長期位列中國500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及5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相關企業保持著長期友好的貿易合作關系。
核商緊密融合,步入發展快車道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原子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批示精神,踐行“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與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融合發展,強化核商融合,堅持以客戶(Customer)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秉承開放共享(Network)的合作態度,保持永遠創業(Entrepreneurship)、永遠創新(Innovation)的激情和熱情以及敢于競爭(Competent)、善于競爭的膽識和魄力,構筑起中國原子能(CNEIC)新時代的新內涵,步入發展快車道。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日臻完善。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原子能積累了豐富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和成果,進入新時代,堅持兩個“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日臻完善。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各個環節,黨的組織嵌入企業治理結構中,實現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有機統一;董事會實現應建盡建,并同步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和授權決策體系,不斷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在中核集團率先實現專業化公司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本部機關化”專項整改成效顯著,本部部門精簡25%,人員編制精簡17%。
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加速奔跑。中國原子能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23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覆蓋產業各環節。累計擁有專利1618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83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45項。通過持續多年的自主創新,在鈾濃縮以及第三代、第四代先進核燃料元件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水平已從“跟跑”跨越到“并跑”乃至“領跑”位置,其中,我國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并投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CF系列核燃料元件實現系列化、型譜化制造;高溫氣冷堆核燃料組件在全球率先實現工業規模制造。
技術與技能人才支撐更加穩固。目前,中國原子能共有工程院院士2人,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3人,全國創新爭先獎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全國技術能手17人,設有4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老中青人才傳幫帶縱貫一條線,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人才平臺多級分布一張網”的穩固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深化改革不斷釋放發展活力。圓滿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改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歷史難題,榮獲中核集團先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鋪開,“科研院所改革”、“科改示范行動”和“綜合改革行動”等專項改革工程蹄疾步穩,協同推進,成為中核集團首家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方案獲批的專業化公司,加速推進成立了中核集團首家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貿易實體化公司。
構建“戰略引領、集中管控、精益高效”的管理體系
緊扣中核集團發展目標,加強產業戰略引領。結合中核集團新時代奮斗目標,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產業格局,實施“三大戰略”,即建設世界一流核燃料企業,繼承發揚兩個精神傳統,做好產業、創新、經營三大發展體系建設,構建核燃料、新材料、貿易三位一體產業格局,實施技術領先、成本領先、多元化及國際化等四大戰略。
集中管控全產業鏈,統籌推進國際化經營。基于核燃料產業計劃性強的特點,中國原子能構建了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一體化經營體系,實現了核燃料產業各環節項目建設統一規劃、生產計劃統一下達、合同統一簽訂、產品統一銷售、客戶統一服務。基于核燃料產業質量安全要求高的特點,中國原子能大力推動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形成了全產業鏈各環節各具特色的質量和安全管理成果,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基于核燃料產供銷一體化的特點,中國原子能構建了核燃料產業原料端與產品端、研發端與生產端之間深度融合的貿易服務模式,科學認識“雙循環”格局,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推進燃料供應、分離功出口、涉核設備出口代理,打造區域核燃料加工、貿易、服務中心,提升在國際核燃料價值鏈中的地位。
深入開展精益管理,持續推動降本增效。深化精益理念,廣泛深入開展管理集約化、標準化體系建設,形成了“試點先行-成果固化-推廣應用-改進創新”的管理集約化、標準化建設機制。以增強全生命周期設備成本管控,優化崗位人員標準化配置,提升精益供應鏈管理運營能力為切入點,以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子企業為發力點,以降低核燃料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為落腳點,制定精益管理三年行動方案,統籌開展精益管理工作。
強化數據支撐力度,加快數字化轉型,管理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
信息化與核燃料科研生產管控、國際貿易等核心業務深入融合,全部子企業均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大部分業務的自動化和流程化,不斷打通資源要素在采購、生產、倉儲、物流、供應等環節的流通壁壘,不斷加強經驗、技術、成果等各類資源的交換和共享。
經過多年深耕,全部核燃料科研生產單位信息化水平達到B級以上,2戶子企業排名位居中核集團前列,2戶子企業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在核燃料智能生產領域,3D打印、數字化工廠、專用傳感器、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工藝研發等一批技術先進、效果明顯的高新技術已在部分生產廠試點和應用,部分子企業獲批開展省級“智能車間”和“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同時成立智慧核燃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推動工控安全技術、裝備智能化技術、數字孿生與仿真驗證等技術的深化應用,加速核燃料產業智能化升級,數字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快步向前,效果也日趨顯現。
(中國原子能)